
圖書館數字之美
2020-11-24 07:11:50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空前發展,辦學規模逐年擴大,新建擴建圖書館的高潮正在興起,如何將美學理念融入圖書館建筑設計中,按照現代圖書館建筑設計的基本要求,將建筑工藝與專業需求完美結合,達到形式與內容完美統一,是作為現代建筑師應該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
隨著現代計算機通信、多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圖書館的形式將發生巨大的變革。數字圖書館的建設與發展對各國來說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它是知識經濟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圖書館發展的大方向,在圖書館信息化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必須大力發展數字圖書館。
圖書館是現代信息交流的場所,與傳統圖書館以藏書為中心不同,現代圖書館強調以人為本,即功能、流線、布局、設施的安排及內外環境的營造,旨以人為中心,處處給讀者以親切和關懷,充分考慮讀者的意愿和習慣,以方便讀者使用文獻信息和進行交流活動為出發點和歸宿,為讀者提供舒適、優美的環境是最大的追求。在服務與管理上,以全開架布局形成“人在書中,書在人旁”應用自如的新格局,且檢索便利快捷,網絡資源隨手可得,咨詢服務近在身邊"。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發展和internet的普遍應用,極大地改變了圖書館擁有資源的方式和數量。館藏資源可分為實體資源與虛擬資源兩種,實體資源就是常見的紙本資料,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這仍將是圖書館館藏資源的主要部分,因為讀者需要的書刊不會全部轉化成電子文獻,更重要的是,人在研讀文獻時更喜歡直接閱讀紙質資料而不是通過屏幕"。圖書館可以通過internet,擁有龐大信息空間,也就是虛擬資源,這些網上資源和電子文獻將隨著數字圖書館的發展而迅猛增長,讀者可以隨時隨地借助網絡查閱所需資料。圖書館的未來將是電子文獻與紙本資料并重,館內服務與遠程服務相輔相成的“復合型”圖書館,這就要求在建筑設計時充分考慮這一特點,設計相應的實體藏閱空間和電子閱覽空間,以滿足圖書館發展的需要。現代圖書館強調以用為主,要求“服務重于收藏,取得勝于擁有”,從讀者的角度看,只要能獲得文獻信息,藏于何處并不重要。這就要求強化服務意識,增強服務功能,增強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效率,將服務讀者,滿足讀者需求,作為我們工作的目標和方向,全心全意為讀者排憂解難。
數字圖書館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新形態
當前,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圖書館在城市化建設中的作用也日益凸顯,特別是數字圖書館建設已經成為現代數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內容。
一些發達國家乃至發展中國家陸續將數字圖書館建設作為國家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中的重要工程和國家級的戰略研究方向,進行研究和開發,世界圖書館事業全面進入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時期。1990年,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啟動關西數字圖書館計劃;1993年,英國啟動電子圖書館計劃;1994年和1998年,美國先后啟動了數字圖書館先導研究一期和二期計劃;2000年,法國啟動“文化精品數字化”項目;2005年,歐盟啟動歐洲數字圖書館計劃;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開通世界數字圖書館網站;2010年,中日韓三國國家圖書館共同啟動了亞洲數字圖書館計劃。經過近20年的發展,發達國家的數字圖書館研究與建設的實踐已經經歷了資源大規模數字化、關鍵技術攻關研發和集成服務系統建設等階段,進入了較為成熟的穩步發展時期。
在數十年的發展中,人們對數字圖書館的認識不斷深入。雖然今天對于數字圖書館是什么有著近百種定義,但對數字圖書館的特點、本質的認識已基本趨于一致,即數字圖書館是網絡環境和數字環境下圖書館新的發展形態,它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海量、分布、異構的數字資源進行整合,形成有序的整體,通過各種媒體提供友好、高效的服務,讓人們能夠隨時隨地獲取信息和知識。具體來說,數字圖書館具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其一,海量的資源規模。
資源是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的基礎。在網絡環境下,圖書館的資源建設突破了傳統圖書館資源建設的局限,形成了包括電子圖書、電子期刊、電子報紙、數據庫、音視頻資源、網絡資源在內的海量數字資源。這些資源分布在不同的系統中,形態不同,組織方式各異,既包括傳統文獻的數字化,也包括各種類型的原生數字資源,還包括其他虛擬館藏。
其二,有序的資源內容。
數字圖書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按統一標準對文字、圖片、聲音、圖像等各種信息進行數字化轉換和處理。同時,數字圖書館還利用了傳統圖書館對文獻的整理與組織方法,對數字資源進行有序組織,并基于知識組織和知識挖掘技術,將知識單元按統一規則有機地組織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網絡,方便讀者檢索和使用。
其三,基于多種媒體的服務。
數字圖書館基于網絡環境和信息化環境,依托形式多樣的信息傳播媒介,遵循網絡環境下信息活動的新規律,提供用戶深度參與的、交互式的開放信息交流環境,通過互聯網、手機、數字電視、智能移動終端等各種媒體渠道,將數字圖書館服務推送到千家萬戶,推送到用戶身邊,人們得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能夠獲取信息與知識。
其四,高度共享的平臺。
數字圖書館的資源具有易于復制、易于傳播的特性,基于網絡平臺和開放協議,使數字圖書館能夠為更大范圍的用戶同時提供可共享的服務。通過對多個分布式異構資源庫的無縫連接,能夠方便地實現不同數字圖書館系統之間的用戶雙向認證和資源雙向訪問,其共享的深度和廣度都是傳統圖書館所無法比擬的。
數字圖書館與“智慧城市”建設
今天,城市現代化建設正在逐步進入“智慧城市”的嶄新階段,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寧波等多個城市相繼提出了建設“智慧城市”的戰略構想。圖書館作為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保存城市歷史,傳播城市文化,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對城市的現代化建設有著不容忽視的促進作用。
從本質上來說,智慧城市建設與數字圖書館建設在某些方面有共同的目標愿景,即以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的信息技術為基礎,向社會公眾提供普惠均等的數字化、信息化服務。以智慧城市建設為契機,加快數字圖書館建設,對于拓寬服務渠道,豐富服務內容,拓展服務手段,全面提升圖書館事業發展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有利于城市圖書館服務體系的形成
圖書館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為社會公眾提供普遍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務,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職責。利用數字圖書館技術打造傳播內容更為豐富、傳播速度更為快捷、傳播方式更為多樣、基于新媒體的信息服務網絡,使人們可以利用多種渠道、多種媒體隨時隨地享受圖書館的服務,使圖書館真正成為人們身邊的圖書館,成為嵌入人們生活的圖書館。特別是通過數字圖書館建設提升城市圖書館發展水平,發揮城市圖書館對區域圖書館事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實現以城帶鄉,統籌發展,形成全面覆蓋的城市圖書館服務體系。
二是有利于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對圖書館的需求
今天的圖書館早已不是傳統意義上單一的文獻借閱場所,它正在日益成為一個城市重要的開放公共空間,既為城市傳承歷史、延續文明、拓展未來提供了重要的資源基礎,更為人們提供了一個日常交流和文化休閑的場所,一個提高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場所。為此,圖書館正在積極通過講座、展覽、培訓、閱讀推廣等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支持人們在這里交流信息、分享知識,加強彼此之間的了解,建立起人與人之間新的文化關系。數字圖書館建設為圖書館進一步拓展職能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有力的技術支持,它使圖書館得以滲透到用戶日常工作、學習和交往的虛擬空間中,提供無所不在的信息服務,更好地支持市民和社會群體的終身學習與事業發展,從而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城市化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三是有利于促進圖書館的轉型
當前,圖書館正處于轉軌變型的關鍵時期,傳統圖書館主要以紙質資源為主體,以到館服務為主要形式,而數字圖書館則將以數字資源為主體,以網絡化服務為主要形式。這個轉型非常復雜,它涉及到圖書館采、編、閱、藏的每一個環節。目前,在許多圖書館,傳統業務與現代業務之間依然是兩張皮,互不相干,各自運行,紙質資源與數字資源之間缺乏整合,到館服務與網絡化服務之間缺乏聯結。數字圖書館的建設,將使我們能夠在新的信息環境下重新設計圖書館,利用數字圖書館技術充分整合各類型信息資源,提供基于全媒體的信息與知識服務,從而使圖書館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和技術進步。
四是有利于圖書館資源的綜合利用
在全球信息量每兩年翻一番的今天,已經沒有任何一個圖書館能夠收集人類所生產的所有信息資源,也沒有任何一個圖書館能夠獨自滿足用戶所有的信息需求。面對信息資源與信息需求不斷增長帶來的挑戰,圖書館選擇了廣泛的協調與合作,以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和更強的競爭能力。通過數字圖書館建設,有效整合一個區域內所有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人力資源、經費投入和軟硬件技術平臺,在建立區域內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的基礎上,使各館能夠在統一規劃下共建資源,協調服務,使各級圖書館的資源都能夠為區域數字圖書館系統提供資源支撐,使各級圖書館都成為區域數字圖書館系統的服務節點,從而形成一個有機的圖書館群,有效支持城市的管理服務創新、技術和產業發展創新,為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和科學管理水平做出積極貢獻。
數字圖書館是新的歷史時期圖書館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是中國圖書館事業實現跨躍式發展的新起點,也是全球圖書館事業實現更大范圍內協調合作、共同發展的新機遇。